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Omid Malekan 🧙🏽♂️
主講解員 & 兼職教授 @Columbia_Biz
Es Muss Sein
一般來說,區塊鏈(包括L1和L2)絕不應該出現故障。活躍性是我們能做得比傳統金融或Web2系統更好的少數幾件事之一,且必須做到。
但當像Base這樣的L2出現故障時,情況就沒那麼糟糕,原因有兩個。首先,L2中心的擴展方法允許市場細分——不同的L2可以針對不同的特性進行優化,比如活躍性、費用、吞吐量、MEV緩解等。
(L1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必須針對每個特性的最低共同標準進行優化,結果讓任何人都不滿意)。
所以,Base出現故障並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大問題,因為現在Base正在優化消費者活動,比如內容幣(無論那是什麼),而活躍性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懷疑其他L2會針對更批發的DeFi類活動進行優化,比如鏈上回購,而它們將專注的特性就是永遠不會出現故障。絕對不會。
此外,如果一個設計良好的L2出現故障,用戶仍然可以通過L1自我排序和提取——這是一個很好的特性,但需要底層的L1絕對不能出現故障或審查。
如果L1出現故障,資產是否仍然存在就不清楚了。
總之,區塊鏈絕不應該出現故障,但某些區塊鏈出現故障的影響比其他區塊鏈更大。一個隨機的用於視頻遊戲的L2出現故障只是令人煩惱,而以太坊出現故障將是徹底的災難。
5.9K
這是一種思考我開始稱之為「華盛頓 - 華爾街工業複合體」的方式,自從加密貨幣出現之前:
事實: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銀行業是一個「受保護」的行業。它通過困難的特許經營過程、昂貴的法規和巨額的救助來保護。這是唯一一個監管機構有責任確保其保持盈利的行業。
而且它是少數幾個政府確保公民以更高的成本獲得劣質產品以保護行業利潤的行業之一(例如,禁止金融科技公司和穩定幣發行者支付利息)。
事實: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銀行業是建立監控國家和侵犯法律保護的個人自由的變通方法(在美國的情況下,這些自由在最重要的基礎文件部分,即權利法案中受到保護)。
「合規性」的字母湯:像AML、KYC、CFT、制裁等計劃給政府提供了超法律的工具來監視、審查和壓迫。
正如專員@HesterPeirce昨天在她必讀的演講中指出的,這種變通方法是由第三方原則所促成的,根據該原則,如果我們「自願」向第三方(如銀行)披露個人信息,許多權利(如第四修正案)就不適用。
但很多披露並不是自願的。加密貨幣行業(以及其他不受青睞的行業或邊緣化群體)多年来經歷的去銀行化也不是自願的。
政府不能隨意監視或歧視它不喜歡的公司而不經過正當程序,但銀行可以,並且確實這樣做。他們被鼓勵這樣做。
事實:字母湯存在的所謂原因是為了防止非法活動,這是一個幌子。這些措施根本沒有實際效果。
我知道這一點,因為我與政府執法部門的高層和負責執行這些措施的高級銀行高管進行了非常坦誠的對話。他們都同意只捕捉到「冰山一角」。
我們知道這一點,因為每年有數萬億美元通過銀行系統洗錢。每年都有一些大銀行被罰款十億美元,沒有人會驚訝。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銀行高管將AML罰款視為「經營成本的一部分」。
識別失敗的政權或糟糕法律的一種方式是當大多數受其約束的人只是違反規則並支付罰款。
另一種方式是識別其實施邏輯中的簡單缺陷,例如報告的門檻沒有根據通脹進行調整。
結論:當你將這些事實結合起來時,很明顯政府對銀行的對待與保護人民的關係不大,而更多的是暴露他們——面對監視和過度干預。
加密貨幣修正了這個複合體。或者至少揭示了它的缺陷和不誠實。
有趣的支持證據:傑米·戴蒙、伊莉莎白·沃倫和無數其他不持有加密貨幣的學者和專欄作家在很多事情上意見不合,但他們都同意延續這個複合體。
當伴侶關係奇怪時,動機就值得懷疑。
2.7K
這篇演講是今年最重要的演講之一,必須讓每個人閱讀。問題不僅僅是關於數據收集或中介的角色,而是關於繞過基本權利,以延續一種客觀上失敗的方法。

Alex Thorn8月5日 08:26
對於@HesterPeirce在教育第三方原則的動機和範圍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謝,並呼籲重新考慮銀行保密法(BSA),以適應現代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因為成本,更是因為自由。

2.47K
禁止存款和穩定幣支付利息在政治上是無法辯護的。這是政府在說「讓我們確保所有美國人都獲得劣質產品,以保護企業利潤。」
你能想像這在其他行業會被嘗試嗎?

nic carter8月3日 21:42
銀行遊說團試圖通過法律禁止收益來使穩定幣成為劣質產品,這實在是太有趣了,而發行者們立即找到了繞過這一點的方法。
3.09K
今天市場上很安靜,沒什麼動靜,我的朋友剛問我為什麼我對比特幣 L2 沒有更大聲的表達,所以我來說說:
我有一個中等強度的直覺,認為這些都不會成功,這既是因為比特幣的文化(優先考慮去中心化),也是因為它的網絡設計。
L2 需要向 L1 提交某種組合的證明和數據才能有效(否則它們只是側鏈)。比特幣 L2 的問題在於比特幣的區塊時間既相隔遙遠又不可預測。這妨礙了最終性。
L1 的區塊越是相隔遙遠,使用 L2 所需的信任假設就越大。你必須等待你的交易由主鏈完成,而你甚至不知道要等多久。
此外,無論 L2 可能擁有什麼自我序列/CR/逃生機制,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使用它們。
還有使用比特幣進行除 UTXO 轉移以外的任何操作的技術限制,發布數據的成本等等。但這些問題可能是可以解決的,而分散且不可預測的區塊時間則無法解決——不妥協 L1 的情況下是無法做到的。這就是 PoW 的運作方式。
如果我說的對,那麼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擁有大量信任假設的比特幣 L2 有多有用?
我的直覺是完全沒有用。你不如把比特幣包裝起來,然後在另一個 L1 上做你想做的事情。
別誤會我的意思,如果我們能在玉米上擁有原生 DeFi,那將是非常棒的,事實上會改變遊戲。我只是認為,使比特幣作為資產吸引人的去中心化向量,卻使其鏈不適合作為 L2 的有用錨點。
“但等一下,Omid,”一個不在乎比特幣的 maxi 或加密 VC 兄弟可能會說,直到一年前他才關心比特幣。“如果你是對的,為什麼人們會在這麼多不同的 BTC L2 上投入這麼多錢?”
我會說:哈哈。還有,歡迎來到加密行業,這是一個我們對每個糟糕主意都投入數十億的行業。
但如果我說的對,那麼比特幣正面臨著經濟安全危機的碰撞。
137.64K
最新消息:與 @LowBeta_ 共同撰寫的新博客文章,探討穩定幣如何影響貨幣的單一性。
像 BIS(國際結算銀行)這樣的組織(以及持懷疑態度的學者)現在認為穩定幣是危險的,因為它們可能會破壞銀行系統艱苦爭取來的平價可兌換性。Zack 和我則持不同看法。
以下是重點摘要:
首先,銀行的單一性更多的是一種學術理想,而非實際現實。ATM 機有手續費(因此人們取出的金額不會完全相同),而每一次刷卡都會導致商家獲得的金額少於每美元的 100 美分。
其次,在銀行中維持單一性是需要付出巨大的財務和政治成本的。這種成本在地區銀行危機中達到了數百億,而在 Covid 和 2008 年期間的救助中則更高。
最重要的是,支付穩定幣(根據 Genius 的規範)在其儲備中將高度同質化。這意味著它們的負債(即 da coins)更有可能以平價進行有機交易,而不是槓桿機構的負債(即銀行存款)。
這種謬誤又是將銀行的缺陷錯誤投射到穩定幣上的一個例子。因此,請提高警覺,抵制 FUD!
以下是文章的鏈接。我已經關注了酷炫的孩子們(或至少 @nic__carter),並從 Medium 轉移到 Substack。
8.39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