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我將分享一個小小的星期天見解,我保證沒有任何加密研究公司、加密播客、加密風投、或加密社交媒體的兄弟曾經指出過:
鏈上資產的總鎖倉價值(TVL)與該鏈的燃氣代幣的價值增長並不成比例。
舉個例子:
拿10億穩定幣/代幣化的實體資產/以太幣/隨便什麼,放進Aave一年,賺取5000萬美元的收益,然後提取3美元的以太幣燃氣費。
TVL:100億美元
收益:5000萬美元
對以太幣的價值增長:3美元
但相對而言,Chainlink在借貸協議上的總鎖倉價值(TVS)*是*對Chainlink及該借貸協議的價值增長,與該TVS成比例:
在Aave中的TVS越多(由Chainlink保障)-> 更大額度的貸款 -> 更大額度的清算 -> 更大額度的利潤空間,讓搜尋者能夠清算這些貸款 -> 搜尋者將支付給Chainlink的更大額度出價,以購買清算的權利。
搜尋者支付的金額將由Chainlink和Aave分配。
因此,Chainlink的智能價值回收(SVR,OEV解決方案)是如何直接將Chainlink的價格預測所保障的TVS變現。
TVS越大 -> 對Chainlink和消耗其預測的借貸協議的價值增長越多。
在這個附加的例子中(一筆280萬美元的貸款被清算,搜尋者支付了10萬美元給Chainlink以獲得清算的權利,然後這筆錢在Aave和Chainlink之間分配。
值得深思。

8月2日 06:41
哇!Chainlink SVR 剛剛在一次交易中重新捕獲了 $100K (28.6 ETH) 的清算 MEV 🔥
而這還是在 SVR 到目前為止已經重新捕獲的 ~$250K 之上
更多的波動性 -> 更多的清算 -> 更大的 MEV 捕獲機會 -> 增加的 Chainlink 收入

>以太坊是一項公共財
這很有趣,因為以太坊將是歷史上第一個擁有ETF的公共財,您直接購買的就是這個「公共財」本身的資產,而不是從提供它中獲益的公司。
我也從未見過其他公共財有財庫公司和在CNBC上推銷的推銷員,圍繞它們銷售投資敘事。
>鏈環是一個好生意
鏈環是一個去中心化、不可變、更無需許可的協議。鏈環實驗室是為其構建服務的一個貢獻者。很快,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不依賴鏈環實驗室的情況下構建自己的工作流程。

8月3日 22:07
"Chainlink 執行環境 (CRE) 可以對區塊鏈行業產生與 EVM 相同的影響。"
CRE 使得多鏈、多預言機、多法域的鏈上應用能夠在幾天內建成,而不是幾個月 ↓
@IrfanMussa1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在 Chainlink 建立這個之前,這個價值是流向以太坊驗證者的,並且是 ETH 的質押收益。所以,以太坊當時是 "好生意",現在就不是了嗎?
@Slizzzy13
這不是 ETH 格式,而是 EVM 格式。它不需要在以太坊上使用。
例如:DTCC 自己的許可鏈將使用 ERC3643(他們是該組織的一部分),但他們不需要任何 ETH 來做到這一點。

2025年7月22日
DTCC 的 Collateral AppChain 是轉型的引擎。它提供:
• 即時結算,降低對手風險
• 實時庫存融資,推動更智能的資本配置
• 操作韌性,在波動市場中保持連續性
• 自動化操作,提升性能和用戶體驗
這就是我們如何以 AppChain 為核心擴展機構金融。
了解更多:




@Slizzzy13
@Slizzzy13 看 ^

8月4日 02:08
DTCC 數位資產負責人轉發了 $Link 社群成員 @TheLinkPanda 的帖子,內容關於 DTCC 透過 Chainlink 的 CRE 運作。
SWIFT 的 CIO 在他的 Linkedin 簡介中提到 77.7,這是在看到 CL 社群成員對此的評論後。
對於任何關注此事的人來說,這一切都顯而易見。



@Slizzzy13
@Slizzzy13 更多在這裡 ^
>$ETH 是 web3 經濟的貨幣
不,它不是。
A) 它是一種燃料代幣,用於支付以太坊區塊空間的寫入訪問。
B) 當被質押時,它是對以太坊現金流的索賠。
1. 人們實際上更喜歡並使用穩定幣作為貨幣,而不是波動的加密代幣。如果你查看我附上的關於實際使用代幣作為貨幣的人們的線程(驚訝!他們是穩定幣),你會看到沒有人用任何波動的加密原生代幣來模仿他們。
2. 抽象工具/層允許任何鏈上成本的計算以任何形式的價值支付。因此,沒有任何代幣比其他代幣更“像貨幣”。你鏈上錢包中的每個代幣都是“web3 經濟的貨幣”。
3. 數萬億美元的現實資產將被代幣化,而其中沒有一個會以任何其他主導法定貨幣以外的貨幣計算。沒有一個會以 ETH 或任何其他加密代幣計算。

2024年10月3日
我們詢問了 6 個國家 / 地區的 326 人關於穩定幣的使用方式
我們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談論他們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他們實際上是如何使用 USDT、USDC、交易所和加密貨幣卡的。
以下是我們的發現 🧵

@DaoChemist
@DaoChemist 甚至 Circle 也同意。

2025年5月7日
Circle Paymaster 現在支援 EOA 並正在擴展到 7 個區塊鏈!
Paymaster 是 @USDC 支付 gas 費用的官方解決方案,無需管理原生代幣。
現在 EOA 錢包可以享受簡化的鏈上交易。
新功能:
✅ EOA 支援:現在與 EIP-7702 相容,允許外部擁有的帳戶以 USDC 支付 gas
✅ 連鎖擴張:除了 @arbitrum 和 @base 之外,還擴展到 @avax、@ethereum、@Optimism、@0xPolygon 和 @unichain
瞭解更多資訊:
@jimpeiko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jimpeiko 也看看這個。

8月3日 16:12
擁有世界上最多 ETH 的男人使用 FCF 倍數來證明他的價格目標
有趣
完全不是。比特幣網絡的流動性超過任何其他鏈,但交易池卻空空如也。
一年內不移動的BTC = BTC礦工的手續費為$0
每年存入Aave的十億美元資本,偶爾提取收益 = ETH驗證者的收益為$10
看看圖表,儘管以太坊的TVL在上升:

2025年7月3日
這就是ETH的悲劇:自 2022 年初以來,@ethereum 的收入相對於其完全攤薄估值 (FDV) 一直在穩步下降,並且剛剛回落到 2021 年的水準。
在高峰期,ETH 的收入/FDV 比率為 1.21,這意味著每 1 美元的完全稀釋市值,它就會產生 1.21 美元的年化收入。相當不錯。 上個月,這一比例下降到只有0.02。換句話說,今天每有 1 美元的潛在市值,乙太坊的年化收入就只有 2 美分。
是的,L2 擴展將活動推離了主網,減少了直接費用收入。但即便如此,僅憑這一點也不足以證明這一比率如此急劇下降是合理的。
數據來自 @tokenterminal

@DeFi2099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讓我們看看這張圖表,雖然以太坊的總鎖倉價值(TVL)已經上升。

2025年7月3日
這就是ETH的悲劇:自 2022 年初以來,@ethereum 的收入相對於其完全攤薄估值 (FDV) 一直在穩步下降,並且剛剛回落到 2021 年的水準。
在高峰期,ETH 的收入/FDV 比率為 1.21,這意味著每 1 美元的完全稀釋市值,它就會產生 1.21 美元的年化收入。相當不錯。 上個月,這一比例下降到只有0.02。換句話說,今天每有 1 美元的潛在市值,乙太坊的年化收入就只有 2 美分。
是的,L2 擴展將活動推離了主網,減少了直接費用收入。但即便如此,僅憑這一點也不足以證明這一比率如此急劇下降是合理的。
數據來自 @tokenterminal

@DeFi2099 @dnrcsii @wmougayar @ChainLinkGod
這不是在延遲。這是一個長期趨勢,主要是它將永久離開。
應用程式、錢包、L2 和 Chainlink 正在接手。
該交易完全基於現實。
我實際上描述了從這種方式使用的 TVL 的規模中實際累積了多少。
我並沒有說它代表鏈上的所有活動形式。
以太坊的 TVL 圖表一直在上升。看看它的價值累積與市值的圖表。
L1 的價值累積因應用程序、錢包和 Chainlink 重新捕獲其訂單流的價值而變得微不足道。這是一個新的轉變。

2025年7月3日
這就是ETH的悲劇:自 2022 年初以來,@ethereum 的收入相對於其完全攤薄估值 (FDV) 一直在穩步下降,並且剛剛回落到 2021 年的水準。
在高峰期,ETH 的收入/FDV 比率為 1.21,這意味著每 1 美元的完全稀釋市值,它就會產生 1.21 美元的年化收入。相當不錯。 上個月,這一比例下降到只有0.02。換句話說,今天每有 1 美元的潛在市值,乙太坊的年化收入就只有 2 美分。
是的,L2 擴展將活動推離了主網,減少了直接費用收入。但即便如此,僅憑這一點也不足以證明這一比率如此急劇下降是合理的。
數據來自 @tokenterminal

@Danism2376 查看 Justin Drake 的帖子,了解以太坊不再擁有的前期價值累積來源。
這不是一個 "攻擊以太坊" 的主題。
我只是想說,如果你想要對基於基本面對代幣化和機構使用鏈的投資有一定的曝光,LINK 比 ETH 更好。
ETH 是對資產管理者能否銷售他們的 ETF 產品和電視上人們的故事講述的賭注;而不是 ETH 這個資產的價值累積。
@IrfanMussa1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他在向老一輩出售垃圾。

2025年7月30日
聲稱「銀行會購買 $ETH 來保障他們的穩定幣」就像聲稱人們會購買市政債券因為他們喜歡使用當地公園的遊樂場。
(這不是對以太坊的攻擊,而是對 Tom Lee 賣弄愚蠢的攻擊)
@IrfanMussa1 @DrakeLinked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無論如何,DTCC推出了他們自己的許可制Hyperledger Besu鏈(具有平行交易處理的EVM客戶端)。
使用EVM,使用ERC代幣標準,沒有ETH

2025年7月22日
DTCC 的 Collateral AppChain 是轉型的引擎。它提供:
• 即時結算,降低對手風險
• 實時庫存融資,推動更智能的資本配置
• 操作韌性,在波動市場中保持連續性
• 自動化操作,提升性能和用戶體驗
這就是我們如何以 AppChain 為核心擴展機構金融。
了解更多:




@wmougayar @IrfanMussa1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收入是代幣的價值累積。你要麼有服務可以出售,要麼有故事、類比和迷因可以出售。母鵝故事時間沒有任何護城河。
你最好把這個消息傳給湯姆,因為他在電視上根據收益來評判它。

8月3日 16:12
擁有世界上最多 ETH 的男人使用 FCF 倍數來證明他的價格目標
有趣
@IrfanMussa1 @wmougayar @0xPeruzzi @dnrcsii @ChainLinkGod
>Oracle 競爭即將升溫。
只有在你的想法中。
你也不明白 Chainlink 不是你所使用的術語中的 "oracle"。
沒有其他協議是完整的基礎設施平台。

8月1日 23:55
Oracle TVS 在 @DefiLlama
年增率
@chainlink +38.65% (+23.5% 少於上次 WINkLink 五月'25 數據報告)
@ChronicleLabs -39.20%
@redstone_defi -22.182%
@PythNetwork -11.185%
@Api3DAO -69.6%
與 @vaneck_us 實習生無關的致敬。



如果你繼續用70 IQ的爭論來混淆視聽,我會封鎖你。
沒有人說TVL沒有被發行。聲稱僅僅在鏈上發行並不等於代幣的價值累積,如果TVL是靜止的,正如我在Aave的例子中所展示的。我已經向你解釋了50次。你要麼有足夠的智商去理解,要麼就沒有。
資產發行者和銀行將在每一條合乎邏輯的鏈上部署他們的用例。將你的應用程序部署到所有鏈上的邊際成本將會越來越低。
你一直在說「機構不斷在以太坊上建設」,好像這是他們的一項重大投資和艱巨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在鏈上部署一個代幣合約根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他們會在那裡部署,也會在任何地方部署。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沒有任何下行風險。
你將會看到在所有機構想要參與的鏈上,原生的跨鏈工作流程部署。

8月4日 20:36
🚨 最新消息:富蘭克林坦普頓的首席執行官珍妮·約翰遜表示,實體資產的代幣化是資產管理中最具顛覆性的趨勢。
他們已經在以太坊和Stellar上運行代幣化的國債,並且正在考慮APTOS。
華爾街對#RWA持樂觀態度 🚀


@0xPeruzzi @IrfanMussa1 @wmougayar @dnrcsii @ChainLinkGod
未來工作流程的運作方式、建構方式以及它們將會做什麼,將與歷史上有很大的不同。
你可以現在就弄清楚這一點,或者稍後再弄清楚。至少試著閱讀這篇文章。

2025年7月27日
The thesis of Chainlink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today than its early years.
How it started: A single data oracle service
How it's going: The Web3 cloud powering entire apps
Chainlink started out simple, providing existing data on to blockchains. Onchain apps used that data to make decisions like whether to liquidate a loan or how to settle a perp.
Chainlink then expan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of computation (e.g.,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keeper automation) before launching its cross-chain protocol. However, those were only building blocks to a much, much bigger value proposition emerg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inlink Runtime Environment (CRE), Chainlink is primed to be the main way develop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build onchain apps and power them through their lifecycle.
Chainlink is no longer just a service or even set of services, but th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onchain apps and use cases. It’s akin to the cloud but decentralized and for onchain apps, providing them the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apps, the key services they require, and the computation that powers them on the backend.
But why is this important? And why is Chainlink doing this?
The blockchain landscape is changing. You used to use a single blockchain as your cloud-like environment. But now there are hundreds of chains and you want to be able to interact across them all. Transactions are also more complex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okenized real-world assets (RWAs). This is the phenomenon of all the world’s existing value becoming tokenized, which is 100x the value that currently exists onchain. Thus, you must adopt RWAs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this industry long term at any scale.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RWAs requires new services. They require data like DeFi, but even more types of data, such as proof of reserves, net asset value, and much more. They also require compliance policies built into the asset itself and the services transacting them, which naturally needs identity data to work. Furthermore, they need privacy features, connectivity across chains, and integrations with legacy systems.
The best way to build an app like this is through a single platform that is chain-agnostic and has all the key services already built-in. This is Chainlink.
Chainlink is the only all in one platform where institutions can solve all their data, cross-chain, compliance/identity, privacy, and legacy system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ortantly, they can combine these service into one sequential workflow (i.e., one piece of code) that Chainlink runs securely end-to-end in a decentralized manner.
This workflow is essentially an app that interacts seamlessly across chains and legacy systems while leveraging key services along its lifecycle. Once you build this workflow, you can easily reuse it and modify it to support new customers, new chains, new legacy systems, new oracle data, new use cases, etc without rewriting it all. It’s by far the most efficient and future-proof way to not only build DeFi apps, but apps for tokenized RWAs, which are the future of our industry.
This value prop puts Chainlink at the heart of onchain applications; far beyond just being a side service. The market doesn’t quite understand yet how well Chainlink is positioned, but it will because its product offering, vision, and historical track record of delivering solutions meshes perfectly with where the industry is heading and what TradFi & DeFi require to succeed in this new RWA paradigm.

46.69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