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ETF 的資產管理規模剛剛突破 1500 億美元。 僅 BlackRock 就持有近 1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 Bitcoin 持倉。 每個人都看到了這些數字,但很少有人問它們真正的意義。 在過去十年中,"機構採用" 在加密貨幣中意味著通過加密原生基礎設施進行投資 - 交易所、保管人和鏈上協議。 是的,它確實擴展了:流動性加深,保管成熟,大型玩家進入。 但這還不夠快 - 也不符合主要金融機構所需的可靠性、監管和整合水平。 這些基礎設施適用於交易者和加密基金,但尚未適用於管理數萬億資產的銀行、養老基金或保險公司。 然後 ETF 出現了。 在短短幾個月內,它們實現了多年加密基礎設施無法做到的事情:它們使 Bitcoin 成為機構可投資的資產 - 無縫、合規,並在熟悉的框架內。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見解: Bitcoin ETF 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已經準備好迎接機構。 這意味著機構仍然不夠信任加密基礎設施,無法直接使用它。 他們對這個資產感到舒適,但對這些基礎設施卻不然。 他們通過 BlackRock 購買,而不是通過 DeFi - 這一點說明了一切。 對比再明顯不過: - Bitcoin ETF:超過 1500 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大量資金流入,全球流動性。 - 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總資產管理規模僅幾十億 - 即使是 @BlackRock、@Spiko_finance 和 @FTI_US 的代幣化基金仍然相對較小。 - 穩定幣:由 @circle 和其他受監管的參與者發行,增長迅速,但仍僅有 800 億美元,顯示出強烈的興趣,但也表明採用仍處於早期階段。 同樣的想法 - 代幣化傳統金融風險 - 但規模卻完全不同。 這顯示了需求與基礎設施成熟之間的差距。 然而,它也突顯了未來的趨勢。 隨著參與者變得更加專業,監管變得更加明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和穩定幣可能會經歷與 ETF 剛剛經歷的相同加速。 機構希望簡單、合規和可靠 - 這正是 Bitcoin ETF 爆炸性增長的原因。 一旦這些條件在鏈上存在,增長曲線將看起來非常相似。 機構將希望不僅僅是被動的風險暴露 - 他們將尋求產生收益的策略、代幣化的擔保品和符合其標準的鏈上產品。 贏家將是那些創造加密機構層的建設者 - 受監管、透明,並與傳統金融互通。 在 @TheBigWhale_,我們密切關注這一演變 - 通過我們的儀表板、研究報告和市場呼叫,幫助投資者了解機構採用真正加速的地方。 我們的下一次市場呼叫將於 11 月 12 日舉行,與 @Andre_Dragosch (@Bitwise_Europe) 和 @BukovskiBuko3 (@TheBigWhale_) 一起。 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趨勢:ETF、代幣化基金,以及它們揭示的機構加密的下一階段。 🎟️
在這裡訪問我們的儀表板。超過 100 家企業(銀行、基金、加密公司)已經訂閱 👇
4.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