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個人都在談論中本聰是誰,但幾乎沒有人談論他是如何編碼的。 如果你查看比特幣早期的源代碼,你會看到一些特徵,這些特徵揭示的內容遠比他的PGP密鑰能夠表達的要多。 🧵👇
2) 我剛剛發現了比特幣歷史上最稀有的文物之一: 預發佈的比特幣源代碼。 不是你今天在 GitHub 上看到的精練版本。 而是 2008–2009 年 Satoshi 在比特幣正式推出之前寫的真實代碼。
3) 充滿驚喜。 從奇怪的編碼風格…… 到被遺忘的術語…… 到從未通過早期版本的功能。 就像走進中本聰在2008年底的思維中。
4) 首次震驚:中本聰的編碼方式並不像現代軟體工程師。 - 他使用了匈牙利命名法(在2008年已經過時) - 在「不流行」的時候大量使用鎖 - 遞歸的意大利麵條函數 - 沒有物件封裝 - 以Windows為重心的構建
5) 這些特徵講述了一個故事。 它們暗示著一位年長者。 可能來自於一個接近的領域,比如工程或物理,但不是職業軟體開發者。 白皮書顯示出實用的思維,而不是純粹數學家的風格。
6) 他稱區塊鏈為… 時間鏈。 是的 — 時間鏈。 他的代碼中實際上有以「時間鏈」邏輯命名的函數。 每個區塊都由 pprev 和 pnext 連接。 在某個時刻,這個名字被遺忘了。
7) 甚至連「礦工」這個詞也是源自於他。 對「BitcoinMiner」的最早引用就在預發代碼中。 中本聰創造了這個術語,並由此形成了一整個文化身份。
8) 他有名為 COIN 和 CENT 的單位。 CENT 本質上是他對 sats 的原始構想。 一個 CENT = 1/100 的比特幣。 是的,sats 本來可以叫做 cents。
9) 然後是一些奇怪的東西。 埋藏在代碼中: “為創建的幣添加用戶評價的原子” 再也沒有提到過。 這是節點的聲譽系統嗎? 一個被放棄的想法? 一時的失誤?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10) 有些話語就是……純粹的中本聰。 就像這條在時間鏈邏輯中的評論: “抗議重組” 直截了當。哲學性。幾乎是朋克風。
11) 現在,這是他代碼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不僅僅是邏輯。這是比特幣的免疫系統。 你今天每個節點驗證的區塊都可以追溯到這個確切的函數。 簡約。務實。純粹的中本聰。
12) 這裡是規則所在: - 區塊大小限制 - 時間戳有效性 - 工作量證明目標檢查 - Coinbase 交易結構 - Merkle 根驗證 每一位礦工、礦池和完整節點仍然隨著這個節拍舞動。
13) 當你將他2008年的代碼與2010年的代碼進行比較時,你會看到一些罕見的東西: 風格從未改變。 從概念驗證到生產就緒——這仍然無可否認是他的作品。
14) 這裡有個瘋狂的部分: 我們可以用這種風格來比較和識別他在野外的其他代碼。 但沒有人這麼做。 也許是出於尊重。 也許是因為我們私下希望中本聰保持隱藏。
15) 每當有人說「X 是中本聰」時,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給我看看代碼。」 因為那裡才是真相。 不是照片。 不是謠言。 而是只有他才有的風格。
16) 看著這段預發布的代碼,感覺就像是在握著一個新物種的化石。一切比特幣所成為的……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17) 科技界最大的謎團不僅僅留給我們一份白皮書。他還留給我們一個時光膠囊。 在那段代碼中,你仍然可以聽到他的聲音。 安靜、精確且不朽。
2.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