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年地球–金星–火星的機會看起來很有前景。可能需要10到15次在軌加油操作,以使載人飛船滿載。大多數操作可以在180到200公里的高度進行,這得益於星艦的大小。最後一次加油可能在約2000公里的更高高度進行,恰好在范艾倫帶的下方。 2034年8月21日從2000公里的軌道出發。一次約3.7公里/秒的金星轉移燃燒將使飛船進入地球–金星–地球的自由返回軌道。預計金星掠過將在2034年12月19日發生,距離出發120天。若任務按計劃進行,則在接觸前兩週,將進行一次25米/秒的機動,將軌道從地球返回轉向火星。如果不行,飛船將在2035年9月自由返回地球。 金星的重力助推將使飛船進入另一個地球自由返回軌道,火星掠過預計在2035年6月2日左右。在到達火星前一週,系統健康檢查將決定是否進行火星軌道插入。如果可以,則進行一次小的10米/秒的機動,將飛船的近拱點降低到100公里以下。否則,火星掠過將導致在2036年5月返回地球。 飛船將以約9.4公里/秒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進行空氣剎車以減速至4.88公里/秒,並捕獲進入100x140000公里的高橢圓軌道,周期為7天。在遠拱點,進行一次50米/秒的平面變更,將傾斜度與火星赤道對齊,隨後進行額外的空氣剎車以減少約650米/秒的速度,將航天器放置在120x6128公里的軌道上。在6128公里的高度進行一次550米/秒的燃燒,然後將軌道調整到火衛一的軌道。 飛船將在火衛一停留約7天。火星–火衛一L1點距火衛一表面僅約兩英里,火星將主導近乎一半的天空,從地球看起來比月球大約80倍。 隨後,飛船將出發前往火衛二。兩次燃燒總計約750米/秒將使飛船從火衛一轉移到火衛二。飛船將在火衛二再停留7天。 從火衛二出發,飛船將提高其遠拱點,形成20000x140000公里的高度,周期為7天,需約420米/秒的變速。在遠拱點進行一次50米/秒的燃燒以調整傾斜度,並將近拱點降低到約500公里,以進行最終的地球轉移燃燒。如果時間和推進劑允許,則可以將軌道調整為極地傾斜,以便在出發前觀察火星冰蓋。 在500公里的高度進行一次地球轉移燃燒,需1.5–1.6公里/秒的變速,預計在2035年7月初進行。如果在7月的前幾天出發,預計在2035年12月到達地球。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2036年3月的到達可能看起來更可行。 正常任務持續時間:490天,其中30天在火星軌道,14天在火衛一和火衛二。 兩個行星,兩個衛星,3.7+0.025+0.010+0.05+0.42+0.55+0.75+1.55=7.06公里/秒的Δ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