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空投是愚蠢的。但它們不必如此。 對這篇文章的反應讓我深思。 我有個問題:為什麼IPO總是會暴漲? 很簡單——這是設計使然。每家公司都希望在其資本表上擁有持有者而不是拋售者。像BlackRock和Fidelity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是每位CEO希望擁有的長期持有者,因此他們會以低於市場預期清算價的折扣獲得股份。這個折扣創造了IPO的“暴漲”。 散戶無法獲得這個折扣,因為散戶是一群人——有些是持有者,有些是拋售者,而公司在IPO時無法分辨出誰是誰。因此,散戶支付市場價格。在加密貨幣中也存在同樣的動態。風險投資公司和機構有著清晰的長期聲譽,使他們更容易與僱傭資本區分開來。最具價值的投資者獲得優先訪問權,而散戶則支付標價。 但空投發生在透明的區塊鏈上,你可以看到哪些錢包是哪些。因此,團隊利用鏈上數據來過濾“農民”或虛假賬戶——那些擁有成千上萬賬戶偽造指標以獲取空投的人。是的,這很有道理。但似乎沒有人試圖弄清楚誰實際上會持有他們的代幣或拋售它——誰是那些值得與其他增值投資者一起獲得獎勵的小型Blackrock和Fidelity。 為什麼項目不這樣做? 空投的現狀 我們都知道空投是失敗的。項目花費數月吸引農民產生虛假活動,結果卻看到這些農民在TGE後立即拋售代幣。似乎人們提出的唯一解決方案是轉向眾籌。 但現在是2025年——我們還有更大的設計空間尚未探索。 一些項目已經部分實現了這一點。Optimism、Arbitrum和Kaito都修改了他們的TGE後激勵措施,以獎勵長期持有自己代幣的用戶。但這種策略只有在你的代幣存在後才有效。在初始分配時——通常是以美元計最大的分配——你還不知道用戶會持有還是拋售。 這些分配所犯的錯誤是試圖僅根據用戶對自己代幣的行為來預測用戶行為。相反,你應該根據用戶在之前代幣上的行為來獎勵他們。 當BlackRock獲得IPO配額時,公司並不知道BlackRock是否會拋售他們的股份。但他們知道BlackRock通常不會拋售之前的IPO。他們根據BlackRock的過往記錄來評估,而不是直接束縛他們的手。 代幣分配不以這種方式運作真是瘋狂。要修復空投,我們需要元激勵。你的空投應該結合用戶在之前空投中的表現。一旦用戶獲得你的代幣,你就需要讓他們的行為對下一個考慮空投的項目可讀。 以下是這可能如何運作的草圖: 在空投之後,大多數團隊只是發佈分配列表。相反,他們應該繼續發佈一個持有者評分,該評分在TGE後更新:保留百分比、委託/質押/投票參與、產品使用、費用支付、流動性提供、建設者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