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黃金、萊石:文化崩潰與價值損失
歷史背景:萊石是用於雅浦島的貨幣的大型石灰岩圓盤,其價值源於從帕勞採石和運輸的勞動密集型過程,並受到文化意義的強化。至關重要的是,萊石即使在海上失落也能保持價值,因為雅浦社區通過口頭傳統和集體信任維護其價值,承認其存在儘管無法接觸。當外國工具(例如,來自歐洲商人的鐵器)增加供應時,殖民影響侵蝕了雅浦文化,萊石的價值崩潰。到20世紀,支撐萊石的文化框架——口頭傳統和社會交易——逐漸消失,使其作為貨幣變得過時,儘管今天一些萊石仍保留儀式價值。
與黃金和文化變遷的平行:該查詢提出,隨著年輕一代在一個空間資源(如小行星中的黃金,例如16號小行星)被視為無限的世界中成長,地球的文化將發生轉變。這可能會侵蝕現貨黃金的稀缺驅動價值,類似於萊石崩潰時雅浦文化的消散。一個習慣於豐盈的全球文化可能會優先考慮比特幣或像金幣(因歷史/美學意義而被重視的稀有硬幣)這樣的收藏品,而非現貨黃金。然而,如果現貨黃金的價值暴跌,黃金的低成本可能使偽造更常見,偽造的金幣更容易進入市場,威脅其價值,因為市場上充斥著不受立即審查的假貨。
空間黃金發現與文化變遷的影響
空間黃金發現:
太空探索的進展正在加速對含金小行星的識別:-
NASA的普賽克任務:於2023年發射,預計在2029年到達16號小行星,可能確認其700萬億金屬中的巨大黃金儲量。
近地小行星:已知超過30,000顆,像NEO Surveyor(2028年發射)這樣的任務可能會探測到更多,部分含有黃金。像AstroForge這樣的私人企業正在推進勘探,可能導致指數級發現。-
技術進步:改進的光譜學和雷達成像增強了對富含金屬小行星的探測,增加了不可回收黃金的已知庫存,類似於沉沒的萊石。雖然由於技術障礙(例如,運輸到月球表面的成本為15,000美元/千克,小行星更高),這些黃金仍然無法接觸,但不斷增長的目錄可能會將人們的看法從稀缺轉向豐盈,壓低現貨黃金價格,削弱其稀缺溢價,即使在開採可行之前(約25年後)。
年輕一代的文化轉變:
出生在一個空間資源可見的世界(例如,通過普賽克任務的宣傳)的年輕人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黃金。黃金的價值歷史上源於其稀缺性(地殼中僅占0.00000031%)和作為經濟不確定性的對沖。後稀缺文化可能會優先考慮:-
比特幣:由於其固定供應(2100萬枚),比特幣可能取代黃金成為價值儲存,吸引重視數字稀缺的科技精英。
可持續性和實用性:關注環境問題的年輕一代可能會重視稀土等可再生資源,但如果價格下跌,黃金的工業用途可能會增長。-
文化重新定義:
黃金作為“行星遺產資產”的敘述(來自黃金稀缺穩定假說)可能會減弱,如果空間黃金象徵著豐盈,類似於萊石價值崩潰時雅浦文化的消失。這種文化轉變可能會加速現貨黃金的貶值,提升比特幣的吸引力,而對於擁有較大現存數量的金幣,古幣面臨偽造風險。

4.48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