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黃金作為經濟威脅及中央銀行轉向比特幣的理由
黃金的靜態特性以及小行星採礦即將帶來的供應衝擊威脅著全球經濟穩定,中央銀行對黃金的高度依賴(現在超過美國國債)在20到30年內可能導致60%到80%的價值崩潰。地球開採的黃金與外星黃金的不可區分性加劇了這一威脅,削弱了商品黃金的價值,並增加了對古幣黃金的偽造風險,這是一種潛在的價值保值細分市場。儘管比特幣面臨量子密碼學的脆弱性,但由於其可編程的稀缺性和能夠採用後量子密碼學升級的能力,比特幣是更優越的對沖工具。
小行星黃金衝擊假說認為,小行星採礦將在20到30年內向市場注入不可區分的黃金,導致其價值崩潰,並威脅到古幣黃金的真實性,而比特幣的適應性確保了其韌性。中央銀行應當減持黃金,積累比特幣,並支持其量子防護,以確保一個未來可持續的金融系統。
1. 中央銀行對黃金的過度依賴:日益增長的負擔 外國中央銀行現在持有的黃金超過美國國債,黃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占全球儲備的24%,是30年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占儲備的6.8%)、俄羅斯、印度和土耳其等國推動了這一趨勢,自2010年以來累計超過7800噸,最近年均購買超過1000噸。儘管像MicroStrategy這樣的公司和美國提出的戰略比特幣儲備計劃已經開始採用比特幣,但沒有中央銀行公開持有比特幣。這種以黃金為中心的戰略假設了永恆的稀缺性,但黃金無法適應——與比特幣的可升級協議不同——使中央銀行面臨來自小行星採礦和偽造風險的干擾,而比特幣則面臨可控的量子密碼學挑戰。
2. 小行星黃金衝擊假說與不可區分的黃金 認為小行星採礦將在20到30年內向黃金市場注入不可區分的外星黃金,導致其價值崩潰60%到80%,並增加古幣黃金的偽造風險。
小行星採礦威脅:像16 Psyche這樣的小行星,含有價值10萬萬億美元的金屬,蘊藏著大量黃金儲備。像AstroForge和TransAstra這樣的公司計劃在2020年代末進行任務,預計到2040年代至2050年代可實現商業開採。單個小行星的黃金產量可能超過中央銀行持有的37755公噸(占所有開採黃金的17%),價格將崩潰,正如西班牙16世紀新世界黃金湧入時所見。
不可區分的黃金:黃金的化學和同位素組成是普遍的,使得地球開採的黃金和外星黃金通過標準檢測(例如,X射線螢光,火法測定)不可區分。先進的同位素分析(例如,鉛同位素比率)可能檢測到來自宇宙輻射的微小差異,但這些方法成本高昂、不可擴展,並且不適合廣泛使用。到2040年代,小行星黃金可能會湧入市場,侵蝕對商品黃金稀缺性的信任。
古幣黃金與偽造風險:古幣黃金(例如,稀有硬幣,收藏品)可能由於歷史或文化意義而保留價值,可能對抗商品黃金貶值。
2.76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