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投之後 $ERA 還值得持續關注? Succinct 後,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 Web3 的底層基礎設施。ZK 敘事不斷升溫,資本的注意力也從應用轉向鏈間互通和“意圖”執行。 ➤ Caldera就是這波趨勢裡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 現在鏈太多,生態割裂嚴重,於是有了“抽象錢包”“意圖協議”等新玩法——但這些都離不開底層的執行網絡。 越來越多項目不需要從零搭鏈,而是直接用 Caldera 提供的 Rollup 模塊搭建,簡單、快、省事。 你可能沒注意到,很多熟悉的項目底層其實就是 Caldera 在提供支持: 🔸 Towns(Celestia 上最活躍的社交項目) 🔸 Space and Time(剛完成 TGE 的數據項目) 🔸 Plume(被稱為 RWA 黑馬) —————— ➤ Caldera 本身也在加速完善其互通能力: Metalayer 跨鏈橋已上線,當前支持 Base、BNB 等 EVM 鏈之間秒級轉賬,後續將擴展到 Solana、Hyperliquid 等非 EVM 鏈。 可以先申請加入白名單 申請鏈接🔗 —————— ➤ Caldera 正在逐步成為鏈間互通的關鍵基礎設施 Caldera 的 Rollup 引擎已經支持超 100 條 L2/L3,佔整個以太坊 Rollup 的 25%。也就是說,市場上每 4 條鏈,就有 1 條是用的 Caldera 。 累計處理交易超 10 億筆,TVL 超 4 億美金,3000 萬+ 錢包地址,服務覆蓋 75+ 鏈,生態涵蓋 AI、RWA、DePIN、GameFi 等多個熱門敘事 Caldera生態一覽🔗 —————— ➤ Caldera 的原生代幣 $ERA 同樣釋放出不少信號 投資人鎖倉週期長,釋放節奏慢,支持質押獲取生態空投,持有者還有機會解鎖合作項目資格。 項目方推出的「ERA 力量」機制,鼓勵社區深度參與,為 TGE 後的參與者提供更多激勵。 —————— Caldera 想做的,不是替代哪條鏈,而是構建一個“互通底座”——就像瀏覽器不會替代網站,但能連接萬千應用。 ZK、鏈抽象、意圖執行這些新敘事背後,Caldera 是那個值得持續關注的基礎設施項目。
丰密KuiGas
丰密KuiGas8月7日 18:17
從剛入圈那會兒,當時每一個新幣上線,都會提到ERC20 token等各種標準,對(發幣)這件事充滿了敬畏與仰望,感覺發幣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後來開始習慣了,一鍵發幣成為常態。 再後來,又迎來了“一鍵發鏈”的時代,從 OP Stack 到 Caldera、AltLayer、Dymen、Arbitrum Orbit…鏈不再稀缺,Rollup 如今甚至像模塊化樂高一樣批量堆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如Caldera這樣的一些基建狂魔。 回顧下 $ERA 7 月 17 日, $ERA 同一天上線 Coinbase、Binance、Upbit,三大所同步首發登T1 交易所,說實話,我當時也意外,但往回看,其實邏輯不複雜。 敘事夠大 + 產品夠硬 + 資本夠深 Caldera 想做的,是一個「無限鏈世界」的基建者: 每條鏈都像網站一樣可以被快速創建、無縫連接,資產、應用、交易都能跨鏈實時交互 ,對普通用戶來說,就是不再需要忍受高 gas、慢交易、跨鏈橋的繁瑣和風險。 產品線圍繞:Rollup 技術套件+Metalayer打造: Rollup 技術套件:分鐘級發鏈,人人都能部署高性能子鏈。 Metalayer 跨鏈協議:實現跨 Rollup、跨 L2、甚至跨生態的無感交互。 目前已支持 1/4 的以太坊 Rollups,處理近 10 億筆交易,生態 TVL 超 $4 億。 同時,紅杉資本、Founders Fund、Dragonfly頂級加密 VC加持,出自 Alliance DAO 孵化器,該孵化器投了很多知名項目比如pump、pendle、spaceandtime、stepn等,對於投研來說,Alliance 和 FF、Dragonfly 的投向,可以作為未來大項目的預判信號,值得持續跟蹤。 空投部分做的有些迷,從分發方式到用戶認知之間存在不小落差,有人歡喜有人愁,過去了就過去了。 什麼都來了,卻好像什麼都沒真正留下。 對了,如果還看這個賽道的,可以看下另外一個競品項目paradigm投的Conduit
18.2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