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入圈那会儿,当时每一个新币上线,都会提到ERC20 token等各种标准,对(发币)这件事充满了敬畏与仰望,感觉发币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后来开始习惯了,一键发币成为常态。 再后来,又迎来了“一键发链”的时代,从 OP Stack 到 Caldera、AltLayer、Dymen、Arbitrum Orbit…链不再稀缺,Rollup 如今甚至像模块化乐高一样批量堆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如Caldera这样的一些基建狂魔。 回顾下 $ERA 7 月 17 日, $ERA 同一天上线 Coinbase、Binance、Upbit,三大所同步首发登T1 交易所,说实话,我当时也意外,但往回看,其实逻辑不复杂。 叙事够大 + 产品够硬 + 资本够深 Caldera 想做的,是一个「无限链世界」的基建者: 每条链都像网站一样可以被快速创建、无缝连接,资产、应用、交易都能跨链实时交互 ,对普通用户来说,就是不再需要忍受高 gas、慢交易、跨链桥的繁琐和风险。 产品线围绕:Rollup 技术套件+Metalayer打造: Rollup 技术套件:分钟级发链,人人都能部署高性能子链。 Metalayer 跨链协议:实现跨 Rollup、跨 L2、甚至跨生态的无感交互。 目前已支持 1/4 的以太坊 Rollups,处理近 10 亿笔交易,生态 TVL 超 $4 亿。 同时,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Dragonfly顶级加密 VC加持,出自 Alliance DAO 孵化器,该孵化器投了很多知名项目比如pump、pendle、spaceandtime、stepn等,对于投研来说,Alliance 和 FF、Dragonfly 的投向,可以作为未来大项目的预判信号,值得持续跟踪。 空投部分做的有些迷,从分发方式到用户认知之间存在不小落差,有人欢喜有人愁,过去了就过去了。 什么都来了,却好像什么都没真正留下。 对了,如果还看这个赛道的,可以看下另外一个竞品项目paradigm投的Conduit
34.54K